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专题学习】“以新提质 以质催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发布日期:2024/11/18 发布者:本站 浏览次数:403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2024年11月13日,中科岩土党小组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围绕此核心议题,组织开展了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明确其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结合公司实际,探讨如何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提供行动指南。

eda30fff42ff3914dd388fb5fec46b3.jpg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共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蕴含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动能,引领新的社会生产时代到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秉持系统观念,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构建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需推进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深层次、系统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强化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推动领跑、并跑、跟跑领域加速发展;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企业应积极响应这一使命任务,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组织变革、人才培养及市场洞察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在交流研讨中,各部门结合工作实践,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与发展路径。面对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经营部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策略,强调要积极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技术部则聚焦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强调数字技术、智能化等生产力要素对提升传统产业效率的关键作用。依托专业优势,探讨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拓展应用、测量机器人在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中的创新实践等,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综合办公室提出,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构筑人才聚集“强磁场”,此外,优化业务流程,引入先进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

e55bc97ea3bf0b76e033d7a5f8caa2c.jpg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它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更是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企业需在经营、管理、科技、业态等多方面寻求突破,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开创持续繁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