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深切缅怀 | 浪潮不息,灯塔永照

发布日期:2025/04/04 发布者:本站 浏览次数:142次


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重要传统节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切缅怀科技先驱,中科岩土党小组于2025年4月2日下午开展清明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公司党员及骨干代表求实创新动力,提升科学素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深刻领会科学家精神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会议强调,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等在科学家身上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引领价值,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

一是要强化科研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核心驱动力的重要作用,将科学家精神进一步融入企业文化;二是加强科学教育和普及,对做出突出贡献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与精神进行学习宣传,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环境;三是加大对技术人员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持续鼓励员工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等,进一步优化公司科技发展环境、打造更具活力与潜力的创新生态。

640.jpg

缅怀科学先驱

会议重点学习了陈宗基院士和葛修润院士的生平事迹及卓越的科学贡献。从陈宗基创立土流变学理论体系、破解世纪工程难题的奠基性贡献,到葛修润开拓与发展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新范式,两位院士用毕生践行着: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永远生长在祖国大地的裂缝深处,绽放在民族复兴的蓝图之上。

科学报国兴中华之陈宗基院士


陈宗基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卓越的土力学家、岩石力学家、流变力学家和地球动力学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岩土力学研究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640 (2).jpg

陈宗基院士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志在振兴中华”是他毕生的信念。1955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回国投身科研和工程建设事业。陈宗基院士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科研能力,在土流变学、岩石流变学等领域,他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提出了“陈氏屈服值”、“粘土结构力学”等重要理论,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他的学术造诣深厚,科研成果丰硕,展现了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陈宗基院士以其卓越的实践精神和家国情怀,积极参与并指导了中国几十个重大工程的建设,例如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南京长江大桥、五强溪水电站、二滩水电站、黄河龙门水利枢纽等,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这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实践精神,是他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体现,不仅为中国岩土力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哪里有重大建设项目哪里就有陈宗基院士攻坚克难,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就成为陈宗基院士科学研究的课题。他一生淡泊名利,为国攻坚克难,造福国家、功在千秋。

心系国家为国争光之葛修润院士

葛修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他是我国岩质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研究治理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也是岩石力学试验技术和古文化遗址保护工程的开拓者。

640 (1).jpg

“急国家之所急,为国争光”,这是葛修润院士在科研工作中的座右铭。学生时代的葛修润品学兼优、严谨治学、追求卓越,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1959年7月,葛修润获得了苏联优秀毕业生文凭和“苏联水利工程师”称号。毕业前夕,他的专业导师问他是否愿意留在苏联工作,葛修润婉言谢绝并毅然回国,选择了科研事业。回国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从事重大岩体工程问题研究,这种胸怀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其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体现。

葛修润院士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他致力于大冶铁矿、海南铁矿、铜绿山铜矿、永平铜矿等矿山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在我国最先开展了现场大规模原位试验,并进行系统的工程监测和数值分析研究,开创了边坡研究的新格局;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边坡稳定性的矢量和分析方法;是我国最早将有限元法引入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学者之一;在三峡水库库底的白鹤梁水文站石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无压容器”方案,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原地保存,成为三峡库区一颗璀璨的“水下明珠”。

葛修润院士一生无私奉献、勇挑重担,为中国岩土力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伟人虽已远去,但科学的丰碑巍然屹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持续深耕科技创新沃土,把科学家先辈精神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行动力量,勇于探索创新、求真务实,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懈奋斗!